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方案

来源:欧宝登陆通道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6-26 14:19:24

  3.1.1钢筋的隐检工作已经完成,并已核实预埋件、线管、孔洞的位置、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。

  3.1.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,模板标高、位置、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,支架稳定,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,模板拼缝严密,符合规范要求。

  3.1.7各流水段结合部位施工缝均采用多层板(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切口)分隔。

  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、级别、包装或散装仓号、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,并应对其强度、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,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《硅酸盐水泥、普通硅酸盐水泥》GB175-92等的规定。

  泵送混凝土掺适量粉煤灰,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《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》GB1596-91、《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》JGJ28-86的有关规定,粉煤灰的细度通过0.08m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得超过8%,SO3含量小于3%,烧失量小于8%,符合Ⅱ级粉煤灰的要求。

  用铲车往砂、石料仓内上料时,需注意一次上料不宜过多,避免不同的料混在一起,一旦发生需由专人用铁锹人工分开。

  第一盘混凝土拌制的操作: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,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,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,将剩余积水倒净。

  搅拌第一盘时,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,因此,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半。从第二盘开始,按给定的配合比投料。

  本建筑地下两层,层高3.6米,2.6米;地上26层,层高均为2.9米;地下部分汽车库、自行车库及设备用房,为一类高层。主楼建筑面积29837 m2,停车场建筑面积1224 m2,建筑总高度78.4m。

  3.2.5.7为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,在混凝士中掺人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,掺量必须经过实验确定。严禁在混凝土中二次加水。混凝土浇筑地点坍落度控制在120—140mm,误差±30㎜。

  3.3.1清理:在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一台12m3空压机将模板内杂物吹扫干净。

  3.3.2.1本工程分区流水施工,每一流水段内混凝土连续浇筑,如必须间歇,间歇时间尽量缩短,并在下层混凝上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。

  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系统,砂、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≤±3%、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≤±2%、外加剂、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≤±2%、水计量的允许偏差应≤±2%。

  将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,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。水及液态外加剂经计量后,在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,直接进入搅拌筒。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、水泥、掺合料、砂。

  根据施工工序及工期安排,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,若混凝土浇筑量较大,白天不能浇筑完成且不能留置施工缝时,现场管理人员分成两班,每班12小时,各专业有关领导及施工人员跟班作业,负责检查,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。

  所有施工缝均采用多层板(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切口)分隔,在下一流水段混凝土浇筑前,进行施工缝处理,处理前先在混凝上边缘弹通线,用无齿锯切割以保证施工缝顺直,切割时严格控制切割深度,以防触动钢筋,施工缝浮浆层剔除后混凝上浇水湿润,施工缝处理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.2MPa后进行。

  桩基验收合格后,钉控制桩(8m×8m)进行混凝土浇筑。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,混凝土振捣密实后,以钢筋棍上标高及水平标高小棉线为准检查平整度,高的铲掉,凹的补平,用水平刮杠刮平,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,最后用铁抹子压光。混凝土养护采用蓄热法养护,在已浇筑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,两层阻燃草帘被。

  3.2.4为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,在混凝士中掺人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,掺量必须经过实验确定。严禁在混凝土中加水。混凝土浇筑地点坍落度控制在120—140mm,误差±30㎜。

  基础及地下一、二层不允许留置施工缝,混凝土连续施工,依次浇筑完毕。地上部分采用大模板,施工缝留置在东、西对称轴(即楼梯间处)。

  本工程全部采用混凝土搅拌站搅拌混凝土,先施工墙、柱分项,后施工梁、板分项,柱、梁、板、墙体采用泵送。

  混凝土采用HBT—60地泵浇筑。地泵置于主楼西南角位置,泵管随结构施工同步升高,与顶板用架子管顶牢并加固。泵送混凝土最大高度为78.4rn。

  3.3.2.2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,底部先填以30一50㎜厚的同配比去石子砂浆。

  3.3.2.3 I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,经常观察模板、支架、钢筋、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,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ห้องสมุดไป่ตู้止浇筑,并在已浇筑的混凝上初凝前修整完好。

  3.3.2.5使用插人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,插点呈梅花型布置,按顺序进行,不得遗漏。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.25倍。振捣上一层时插人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。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,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。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、下沉为宜。

  底板按后浇带划分浇筑,不留施工缝。墙施工缝留在板(梁)下皮以上1cm。楼梯施工缝留在楼梯所在楼层休息平台、上跑(去上一层)楼梯踏步及临侧墙宽度范围之内,另一方向为休息平台宽度的

  3.2.8.2底板混凝土采用连续浇筑。在浇筑混凝土前,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;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予以堵严。

  3.1.4混凝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,由技术部门讲述实施工程的方案,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,设专人负责,做到人人心中有数。

  3.1.5浇筑混凝土用架子、走道及工作平台,安全稳固,能够满足浇筑要求。

  3.1.6混凝土浇筑前,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,确保泵管畅通,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。

  ⑶水泥用量:最小值满足砼泵送和设计强度要求,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,应不小于300kg/m3。

  3.2.3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,浇筑部位混凝土前预先上报配合比及所选用各种材料的产地、碱活性等级、各项指标检测及混凝土碱含量的复试结果,经复试合格才可使用。各工种隐检会签已完成,并办理好混凝土浇筑令,混凝土开盘鉴定工作已完成。。

  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《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》JGJ52-92的规定,细骨料应采用中砂或中粗砂,粒径由0.315mm以下的细骨料所占比重在15%~20%,含泥量不得大于3%,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%。

  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,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《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》JGJ63-89的规定。本工程采用饮用水。

  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,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。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、颜色一致,具有良好的流动性、粘聚性和保水性,不泌水、不离析。不符合要求时,应查找原因,及时调整。

  在每一工作班内,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(如下雨或原材料有变化),应及时检查。

  3.2.5.6冬期拌制混凝土采用水加热、骨料不加热的方法。水可加热到100℃,但水泥不应与80℃以上的水直接接触。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,然后再投入水泥。

  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,应进行复核检验,并按复验结果使用。

  碎石选用5~20mm级配。实际搅拌时,应根据砂石供应情况,测定其级配曲线。

  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《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品质衡量准则及检测验证的方法》JGJ53-92的规定,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,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%,含泥量小于1%,泥块含量小于0.5%。

  主楼混凝土墙体: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厚300mm,其余部分外墙厚250mm、200mm等;地上剪力墙厚200mm、180mm等。

  3.2.9.3搅拌时间控制: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不少于90s;冬期施工时搅拌时间应不少于120s。混凝土的搅拌时间,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。

  3.2.9.4.出料:出料时,先少许出料,目测拌合物的外观品质,如目测合格方可出料。每盘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出尽。